|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发表时间:2019-06-06 15:26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对儿童成长有严重影响的发育性障碍,将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进行融合教育,能有效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交和沟通技能的发展。融合教育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环境。 一、问题提出 自闭症,又称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简称PDD,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多数病例的发育异常开始于婴幼儿期,但均在5岁之前就表现的很明显。自闭症儿童的脑功能发育障碍,认识活动能力较差,活动内容比较局限、狭窄,常为刻板重复的动作和活动,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往,常常回避他人的目光,很少?c人对视或对视时间非常短暂。对周围事物没有兴趣,社交技能贫乏,方法简单。 1997年,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案明确规定:让所有的残疾儿童能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其中也包括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想,即尽可能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置在一起实施教育,为特殊儿童创造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模仿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同龄儿童可以提供适当的示范作用。融合教育的目的是增加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幼儿交往的机会,让自闭症儿童能够充分观察并模仿其他普通儿童而获得更好的技能[1]。 二、研究内容 (一)对象:乐乐,男,6岁,出生时未见异常。对声音的反应性差,不能和别人进行复杂的语言交流。注意力稳定时间短暂,不能目光交流。生活中主要通过短暂、模糊的声音以及配合手势和别人交流,语言的内容、速度、音调均有异常,且主动性差,更愿意独自相处。智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发育儿童。主动学习意愿不明显。1岁时检查有癫痫,1岁3个月时被诊断为自闭症。 (二)评估 用自闭症行为量表(ABC),对乐乐感觉、运动、语言、生活能力、社会交往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发现各方面都有中度障碍。 (三)研究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1)初入园阶段 安排乐乐到幼儿园大班,该班有18名学生,入园第1天,由于对周围情况不熟悉,一直处在高度防御的状态。 (2)特教老师介入教学阶段 针对乐乐的情况。决定特殊教育专业老师介入教学,并重新安排课程表。 (3)同伴介入阶段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乐乐对周围的环境已慢慢的熟悉,开始诱导与其他同学互动,从让其他同学主动去和他打招呼,到变为主动接触其他同学。 (4)家长分离阶段 尽可能多的让他多和幼儿老师、其他小朋友交流,减少他对妈妈的依赖。 (5)注意力的训练 自闭症儿童注意的稳性差,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维持注意。所以,可以游戏活动为主,附带讲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故事,增加注意力。 (四)再次评估 六个月结束时,妈妈、特教老师、幼儿园老师对做出全面评论。 三、研究结果 (一)社会行为习惯有所改善,课堂秩序的遵守有所好转 在实施融合教育中,通过特教老师和家长对其问题行为采取功能分析,对自我刺激行为了限制,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幼儿听从老师的指令,对日常生活指令能够及时做出正确回应,在律动游戏中有了初步的规范性和纪律性,在后期基本能遵守课堂秩序,问题行为逐渐减少。 (二)课堂注意力的维持 能够听完一个完整的故事,上课时能够和老师有眼神交流,注意力明显改善。 (三)同伴的互动增加 经过一些正向的沟通训练,使他基本能够与同伴较为友好的相处。会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已经不排斥和小朋友拉手。约有50%的自闭症儿童没用功能性语言,无法正常沟通。融合提供了更多机会让障碍儿童与正常人群沟通,语言及社会交往障碍程度均有改善。 (四)分离焦虑 通过融合教育,增加与同龄人的互动,逐渐减少对家长的依赖。 (五)小结 通过近半年的时间,乐乐不仅爱上了同学,还爱上这个幼儿园,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对妈妈的依恋也明显减少,能融入到集体中来。 通过幼儿园融合教育,我们看到了乐乐明显的改善,生活、语言和社交能力明显提高,达到了融合教育干预的目的。 四、结论 融合教育不仅仅是改善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关系的过程,也需要家长和老师观点的转变。研究表明,对于自闭症儿童接受融合教育是自闭症儿童家长较为乐意的事情,且家长的配合是孩子融入正常教育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正常儿童家长观念的沟通也十分重要。 将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进行融合教育,能有效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交和沟通技能的发展。让残疾幼儿与普通幼儿一起享受融合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