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语特殊儿童教育机构
  咨询热线:
020-87063619  13316059590
当前位置

自闭症的临床表现(前兆)(1)

发表时间:2019-06-06 19:02

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症状是以“Kanner三联征”为核心的,即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及刻板重复行为。大多数孤独症病例起病于出生后1—2年。发病年龄有助于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0岁以后)的鉴别,早期与正常儿童不易区分,当出现社交和交流问题时才引起注意。

一、社会交往障碍

1.缺乏社交凝视、微笑和依恋他们的目光往往不集中于人的脸上,并回避与人的目光接触,与人讲话时目光散视。常常低着头、看自己的手或茫然地看远方,给人一种似听非听、心不在焉的感觉。小婴儿母亲抱着吃奶时不会出现期待的兴奋,极少用微笑来应答别人的笑容,对母亲的岛去没有反应。平日没有搂妈妈的脖子、亲脸、拥抱等亲昵行为。有的患儿有一定的亲昵行为,但过分夸张,如不停摸妈妈的脸、背、耳垂或让妈妈时刻背着他,这与其说是母子亲呢,不如说是把母亲的身体当做特殊物品的依附性行为。

2.社会交往注意缺陷   正常儿童能够追随他人的注意而将自己的注意转向一个对象或物体,孤独症患儿常常不能使用这种注意。当他们需要某种东西时,往往抓着大人的手放在上面或站在旁边哭,而不是有意地指这个东西。对待人像对待物体一样,在被迫要求注意的过程中没有伴随的情感表现。社会交流障碍在年龄小的正常儿和智力低下的儿童也会出现,但持续时间不久,可孤独症儿童会持续至学龄期以后。

3.不能进行正常游戏   孤独症患儿在游戏中很少出现自发的象征性游戏。他们玩积木只会把积木排成一些固定格式,反反复复,乐此不疲,但不会想象这个积木像什么东西。学龄前期的孤独症患儿不会玩一些假装游戏,如“过家家”。他们对合作性游戏缺乏兴趣,常常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勉强去了也是被动充当角色,跟在别人后面跑来跑去。他们不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如玩藏猫猫,没等别人找他,他便自己出来了。

4.不能遵守社会规则   孤独症儿童通过教育也很难做到在幼儿园或学校时,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能克服自己的欲望,不做集体和社会不允许的事情。课堂上他们常常离开位子,独自做自己的动作,如转圈圈、敲打东西,甚至跑出教室等。

5.不能建立伙伴关系   正常儿童一般在2-5岁伙伴关系开始形成。当孤独症患儿视野中出现一个儿童时,他们很少去注视、探究。不管其他小朋友如何开心,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没有加入的愿望。他们常常独自玩耍,自己迷恋于感兴趣的东西,如茫无目电走动。有时他们也走近其他小朋友,但常常是简单地拉、抓或攻击其他小朋友。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

副标题

2024-06-27
对于2岁的宝宝来说,早期识别孤独症的迹象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为早期干预提供机会,从而改善孩子的发展前景。专业评估:如果怀疑宝宝可能有孤独症,应尽快联系专业人士进行评估。三、2岁宝宝孤独症的干预方法1三、2岁宝宝孤独症的干预方法1
2024-06-19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感统失调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面临以下挑战:1.学习与工作障碍:感统失调可能影响注意力集中、信息处理速度和记忆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难以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情况可能发生,但通过早期识别和适当的感统训练,许多感统失调的孩子可以得到显著改善,避免长大后会出现一些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2024-06-16
选择合适的儿童感统训练机构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它直接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够得到恰当的训练和改善。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找到符合孩子需求的训练机构,从而确保孩子能够在一个安全、专业、温馨的环境中接受感统训练。
2024-06-13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其影响个体在社交互动、沟通以及行为模式上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个谱系概念,意味着不同的个体可能表现出不同程度和组合的症状。如果你怀疑孩子或亲近的人有自闭症的迹象,应及早寻求专业评估和介入,以便获得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2024-06-12
发育迟缓的孩子需要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包括早期评估、定制化康复训练、营养优化、心理支持、社交与教育干预,以及定期监测。当孩子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时,家长和医疗专业人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帮助孩子克服或减轻发育上的延迟。
2024-06-11
自闭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晰,这是一个以遗传因素为主,环境因素为辅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比如,自闭症患儿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活动、游戏和玩具均没有感觉,却喜欢玩一些特殊的物品,比如瓶盖、废铁丝等,持续玩几个小时也不厌倦。